逍遙遊三


  • (一) 惠子 謂莊子曰:「魏王貽 我大瓠(hù) 之種,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,以盛水漿,其堅不能自舉 也。剖之以為瓢,則瓠落無所容 。非不呺然 大也,吾為其無用而掊 之。」
  • 謂:惠施告訴莊子說:「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給我,我種植成功,而且果實有五石之大。用來盛水,它的堅固程度不能自行直立著,剖開做為水瓢,只怕下瓢取水,沒有水缸容得下它。葫蘆不是不虛大,我因為它沒有用處而打破它。

    • ㊀惠子:惠施,莊子之友。
    • ㊁貽:送。
    • ㊂瓠:葫蘆
    • ㊃成而實五石:成,收成。而:且。實,容積。石,說文:䄷,百二十斤。
    • ㊄以盛水漿,其堅不能自舉:以下省去一憑藉補詞「之」(以為瓢同)。以:用,拿。堅,固,硬度。舉,立。
    • ㊅則瓠落無所容:則,猶只怕,只是。瓠落:瓠已成瓢,當是瓢落之誤。落:下。無所容,瓠瓢體大,沒有水缸可以容得下它。(黃錦鋐老師注)
    • ㊆呺然:說文無呺字。集韻曰:呺然,虛大貌。正字通曰:按郭象本作枵然。枵,木根空也。俞樾諸子平議云:文選謝靈運初發都詩,李善注引此文作枵。當從之。
    • ㊇掊:說文手部曰:掊,掊杷也。杷為打麥器。掊引伸作打擊。所以,集韻曰:掊,擊也。
  • (二) 莊子曰:「夫子固拙於用大矣!宋人有善為不龜(jūn)手 之藥者,世世以洴(ping)澼(pì)絖(kuàng) 為事。客聞之,請買其方百金。聚族而謀 曰:『我世世為洴澼絖,不過數金;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請與之 。』
  • 謂:莊子說:「你當是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吧!宋人有善於製作不龜手的藥物的人家,他們家世世代代靠泡漂麻絮做為事業。有客人聽說這種藥物,願意出百金請求購買這個藥方。宋人集合族人尋求意見說:『我們世世代代從事靠泡漂麻絮的工作,不過數金的收入,這個時候,忽然之間能以百金賣了技術,請你們允許賣了它。』

    • ㊀龜手:手凍裂。
    • ㊁洴澼絖:洴,浸泡。澼:蕩洗。兩者為製麻絮之過程。絖:絮。
    • ㊂謀:設法,尋求。
    • ㊃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請與之:
    • 今:猶言在這個時候。一朝:同一旦。有忽然間之義。而:卻、竟。

      鬻技百金:即以百金鬻技。為省去補詞上之關係詞「以」字之寫法。鬻:賣。

      與:猶許也。同論語公冶長:吾與女弗如也。皇疏:禮記曲禮上:不與賢者犯法疏。

      按:既聚族而謀,必須得到族人同意,方可出售此公共財之技術。故云:請與之,請允許賣了它。

  • (三) 客得之,以說吳王。越有難 ,吳王使之將 。冬與越人水戰,大敗越人,裂地而封之。能不龜手,一也;或以封,或不免於洴澼絖,則所用之異也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慮以為大樽 而浮乎江湖,而憂其瓠落無所容?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!」
  • 謂:客得到藥方,便以此說服吳王。越國來兵犯,吳王派他帶領軍隊,冬天和越國水戰,大敗越國人,吳王割地封賞他。能不龜手用途是一樣的;有人因此得到封賞,有人用來漂洗麻絮,這是藥方使用的地方不相同之故。如今你有五石的瓠瓜,為什麼不考慮把它作成大樽,而後浮遊於江湖之上。卻憂慮它的瓠瓢體大無處可容?如此,夫子還是有心思混亂得很的時候啊!

    • ㊀有難:有,猶為。同孟子滕文公:人之有道也之有。難:兵難也。同史記越世家:吳必懼,懼則難必至之難。
    • ㊁將:統率。
    • ㊂不慮以為大樽:慮,考慮,思慮。大樽:大酒杯,引伸有小舟之義。或謂慮為攄省,即縛繫之意。大樽如南人之腰舟。古人刳空瓠瓤作成浮水器,縛之於腰間以濟渡,謂之腰舟。今游泳者繫縛身上之各類充氣浮水物,則是另類之腰舟。五石之大瓠,足以刳之成舟,浮遊於江湖。如此大物,如何繫縛於人身?故不從此說。
    • ㊃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:
    • 則:便是,就是。蓬:蒿也。(說文艸部)其外貌散亂,引伸有散亂、掍亂之義。也夫:副詞語尾,猶今之「得很啊!」詠嘆之詞。

      按:本節為推論式的複句。先由「不…而…。」之形式構成正反對待關係之複句,作為全句之前題,再加上推論句–「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!」所構成。茲舉古文例供參考。

      例一:論語學而:「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(對待關係)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歟?」(推論)

      例二:楊惲報孫會宗書:「然竊恨足下,不深推其終始,而猥隨俗之毀譽也。(對待關係)言鄙陋之愚心,若逆指而文過。」(推論)

  • (四)惠子謂莊子曰:「吾有大樹,人謂之樗(chū) 。其大本擁腫 而不中繩墨 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,立之塗 ,匠者不顧。今子之言,大而無用,眾所同去也。」
  • 謂:惠施對莊子說:「我有一顆大樹,人家叫它做樗。它的樹幹盤結紋亂,不合繩墨作大用;它的小枝彎曲而不合規矩作小用,生長在路上,匠人都不屑一顧。現在你的言論,大而無用,大家都拋棄了。

    • ㊀樗:也名臭椿,木材不堅實。
    • ㊁擁腫:擁,癰之叚借,癰腫,謂樹幹其形盤結,文理雜亂。
    • ㊂不中繩墨:長材才用到繩墨。不中繩墨,不能作長材。
    • ㊃不中規矩:規矩為量度之小工具。不中規矩,不能做小器物。
    • ㊄塗:今作途。
  • (五)莊子曰:「子獨不見狸狌 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 ;東西跳梁 ,不辟高下;中於機辟 ,死於罔罟 。今夫 斄牛,其大若垂天之雲。此能為大矣,而不能執鼠。今子有大樹,患其無用,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,廣莫 之野,彷徨 乎无為其側;逍遙乎寢臥其下,不夭斤斧,物無害者,無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!」
  • 謂:莊子說:「你就沒看見野貓與鼬嗎?牠們放低身體埋伏著,以此等候出遊的小動物。牠們東西跳躍,不躲開高低,卻身中機關之害,死於網羅之中。斄牛牠體大如懸在半空中的雲朵,這能算是夠大了,卻不能捕捉老鼠。現在你有棵大樹,愁它沒有用處?為何不將它種在什麼都沒有的空曠鄉間,廣大沙地的野外,徘徊無為於其側,自在的睡臥在樹下。不被斧斤砍伐,沒有什麼東西會傷害它。無有用處,哪裡是困擾的事呢?

    • ㊀狸狌:獸名。按動物學,狸屬犬科。倉鼠,俗名野貓。牲同鼪,即鼬鼠,亦捕鼠。
    • ㊁敖者:敖,說文放部:敖,出游也。
    • ㊂跳梁:跳躍。兩字皆為舌音,是為雙聲複詞。按:凡以聲韻關係結合之複詞,其上下各字必定是同義或義近。梁本義為水橋(見說文木部)。不合跳義,於是知,梁當是跳之叚借,聲部都是舌音。章炳麟新方言釋言第二云:莊子秋水曰:「跳梁乎井榦之上。」梁字今作踉。廣韻踉,跳踉也。今蘄州謂跳為梁(引自聯緜字典)。可知梁叚為跳義由來已久。所以註家或曰,梁亦跳也。
    • ㊃機辟:捕獸之機關。鹽鐵論通有篇曰:汲深淵,求珠璣、設機陷,求犀象。刑德篇曰:罻羅張而縣谷;辟陷設而當其蹊。從「求犀象」與「當其蹊」,知機與辟皆為捕獸所設之機關。
    • ㊄罔罟:同義連詞。義同網羅,為捕鳥之具。
    • ㊅今夫:今夫是複語,提示之詞。
    • ㊆廣莫:即廣漠。說文水部曰:漠,北方流沙也。
    • ㊇彷徨:同徘徊,來去遊走。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