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(一) 公文軒
㊀見右師
㊁而驚曰:「是何人也?惡乎介
㊂也?天與?其
㊃人與?」曰:「天也,非人也。天之生是使獨也,人之貌有與
㊄也。以是知其天也,非人也。」
謂:公文軒見了右師而驚嘆的說:「這是什麼樣的人啊!為什麼只有一隻腳呢?」(過了一回兒)自言自語說:「天生就如此了,不是人為造成的。天生如此,使他成了獨腳的人。人的形貌是天賦的,因此知道是天生的,不是人為造成的。」
- ㊀公文軒:姓公文,名軒,職業不詳。
- ㊁右師:春秋官名,左右師各管二鄉。
- ㊂介:獨腳。
- ㊃其:抑,或者。
- ㊄有與:「有與」下省去「者」字。有與者,謂有賦予者,此處指天賦。
- (二) 澤雉
㊀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,不蘄
㊁畜乎樊中。神雖王
㊂,不善
㊃也。
謂:沼澤中的野雞,走十步才能一啄食,百步才能一飲水,牠不祈求被養在樊籠中。(養在樊龍中)精神雖然旺盛,不合自然之道是不好的。
- ㊁蘄:祈盼。
- ㊂王:旺之叚借。
- ㊃不善:不好,不合自然之道故也。
- (三) 老聃死,秦失
㊀弔之,三號而出。弟子曰:「非夫子之友邪?」曰:「然。」「然則弔焉若此可乎?」
謂:老聃死,秦失弔其喪,號哭三聲便出去了。弟子問說:「您不是先生的朋友嗎?」回答:「是的。」又問說:「如此便這樣子弔唁可以嗎?」
- (四) 曰:「然。始也,吾以為其人也,而今非也。向吾入而弔焉,有老者哭之,如哭其子;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彼其所以會之
㊀,必有不蘄
㊁言而言,不蘄哭而哭者。是遁天
㊂倍情
㊃,忘其所受
㊄,古者謂之遁天之刑。適來
㊅,夫子時也
㊆;適去,夫子順也
㊇。安時而處順
㊈,哀樂不能入也,古者謂是帝之縣解
㊉。」
謂:秦失說:「是的。當初,我以為他是至人,到現在知道他不是了。方才我進入屋中弔唁時,看到有老人哭他,如同哭自己的孩子;年輕的人哭他,如同哭自己的母親。他們聚集在此的原因,必定有不求弔唁卻弔唁;不求哭喪卻哭喪的原因。這種事情是逃避天理,背棄實情,忘記自己稟受的天命。古人說這是逃避天道的罪刑。該來人世,夫子應時而生;該離人世,夫子順天理而死。安於時命,順應天理,哀樂便不能影響他了。古人說,這就像是瓜熟蒂落,倒懸解除了。
- ㊁蘄:通祈。
- ㊂遁天:逃避天理。
- ㊃倍情:倍,背之叚借。倍情,違反實情。
- ㊄所受:即所受者,收受之稟賦。
- ㊅適來:適合時機而來,簡言之:該來。
- ㊆時也:應時命也。
- ㊇順也:順應天理也。
- ㊈安時處順:承上一句:「適來,夫子時也;適去,夫子順也。」之義。即安於時命,順應天理。
- ㊉蒂之懸解:帝為蒂之初文。瓜熟蒂落,瓜懸即解。意謂此固自然之理也。
按:老聃給秦失的印象,是個與道合一的至人。可是秦失弔喪當天的觀察,老聃並未如材之合脂成薪,達到火傳的功能。道沒有傳下來,老者、少者被老聃的感情綁死了,不明老聃之生死,是安時而處順,如瓜熟蒂落般的自然,才會哭喪如是。老聃遁天倍情,今秦失非常失望;所以才會說:「始也,吾以為至人也,而今非也。」三號而出。
- (五) 指
㊀窮於為薪
㊁,火傳也
㊂,不知其盡也
㊃。
謂:製作薪材,脂膏用完了,薪火已傳遞了,不管薪材的灰㶳了。
- ㊀指:脂之叚借,脂膏。
- ㊁薪:薪材,將油脂塗於柴即成薪,便於生火燃燒。
- ㊂也:猶矣。表示完成式或過去式語尾。
- ㊃不知其盡也:盡,㶳之叚借。說文火部曰:「㶳,火之餘木也。」㶳今作燼。其,指薪。專心於火傳,不管薪之灰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