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主後敘


養生主,談論養生重要的事項,就其篇章的安排,約為養身、養心、養德、養道四端。

莊子以為養身首先要認清生命有限,身外之事諸如那些無窮盡又無意義的知識,可以不用去追求。其次,為善不能和名譽扯上關係,為惡不要和刑罰有關聯。以免累壞或刑傷身體的健康。身內之事,則是要順隨生理運作原則,不要有人為的干擾,合乎《老子》十章所說的:「專(任)氣致柔,能如嬰兒乎?」之要求,如此自能養護身心四體,保全生命,而享盡天年了。

養心指的是為人處事的心態。莊子以庖丁解牛為喻。庖丁說:「臣之所好者,道也。」所以庖丁解牛都是按照牛骨的自然結構理路進刀,他的動作便顯得從容合節幽雅有緻,因此深得文惠君的稱讚。《老子》四十章曰:「弱者道之用。」庖丁就是掌握了這個要則,所以他解牛絕不攻堅,既不耗損力氣;解牛的刀,使用十九年都還完好。為人處事,懂得緊守柔弱之道,與人相處,自然會謙抑、低調,摩擦、爭鬥便無由發生了;處事方法便會力求簡易平常,得到省時省力的好處。人生沒有仇恨,沒有難事,大概就是緊守柔弱心態的好處了。

《老子》五十一章曰:「德畜之─長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養之,覆之。」老子所言之德,好比儒家所謂之良之良能,這是天賦的德性。萬物據此德性,發展繁榮,成就自己,成就他人。像文中公文軒所見之右師,是天生一隻腳的殘者。雖然,形殘德不殘,他藉著養護其德,成為右師,既保全其德,又可以養活自己與家人。養在樊中之雞,飽食終日而已,天賦之本能退化。不如澤雉之德全,一啄一飲,安分守己,身強體健,自由自在的終其一生。

莊子以為養生之事,當須回歸於本體之道。《老子》四十章曰:「反者道之動。」,十六章曰:「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」人受命於道無,死生自在道體循環之中。因此,養生不是為了逃避死亡,而是順隨自然。即按時而生,順應天理而亡。人之離開世間,猶如瓜熟蒂落之自然,不帶有一絲留念不捨之想法。生之時,思慮云為能夠緊守道無的原則,不為人情所束縛,殆也近乎無待之人。其於聖人亦不遠矣!



Top